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广财 | 她和习近平总书记说:留下!我在西藏安家啦!

奔赴基层的 广东财经大学 2022-12-11


在西藏林芝地区

有这么一位广财人

她远赴西部基层

实现抱负与理想

为祖国和社会作出贡献

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故事吧






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赴林芝考察调研。在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我校毕业生黄海芬作为嘎拉村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队员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工作情况。







“总书记来了!”嘎拉村顿时沸腾了起来。


总书记走进村便民服务中心,正在这里忙碌的黄海芬激动得心怦怦跳。她向总书记汇报说:“我是大学生村官,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一直想为边疆做些事,就来到林芝工作。”


“将来留在这里吗?"总书记问。


她腼腆地笑了:“留下!安家啦,爱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来西藏的。”


总书记勉励她:“从沿海到高原,这里需要人啊,你在这边好好干。”


殷殷话语,如春风拂过心田。黄海芬频频点头,眼里泛起幸福的泪花。




黄海芬,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校期间,获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并连续两年获校级奖学金、工商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宣工作者、优秀班干。毕业后,她参加了林芝专项招收计划,成为了一名乡镇公务员,后在林芝市巴宜区委组织部学习。今年4月,黄海芬到嘎拉村任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连续三年获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优秀公务员、优秀强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奔赴西藏

比起远赴西藏,在大城市实习工作可能对毕业在即的大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可是对于黄海芬来说却并不是。一方面受家里两位党员伯伯的影响,去往基层早已是黄海芬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她本人认为年轻人应该要有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就像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写道的一样:广大高校毕业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困难与幸福并存

刚到西藏时,黄海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融入当地,人生地不熟使得各方面的工作难以开展,在这种循环下就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就像不能改变天气,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她下定决心通过三方面的学习来改变这个情况:一是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习,了解林芝的当地风俗;二是向身边办事的群众学习藏语的基本用语,破除沟通障碍;三是向工作岗位学习,在基层工作中不断摸索。一番努力下,困难逐渐化解,她在群众和工作上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我校五位赴藏工作学子合影,左二为黄海芬)


此外,不断克服自身的弱项,提升自我的过程也是她面临的困难之一。从任乡镇干部,前往巴宜区委组织部学习,再到今年四月下派嘎拉村任大学生村官,黄海芬前后经历了三次工作变动。不同岗位意味着不同的工作要求,党建强基、信息网宣、乡村振兴,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怎么去克服困难与提升自我?如何进入工作角色,做出成效?这是她不断思考的问题。在面临一次次考验时,她树立“从零开始”的心态,不断加强学习,始终以兢兢业业的态度积极投身各项工作。她坚信努力最终都会见到成果,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我校赴藏工作毕业生欢送会上的黄海芬)


黄海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作用、推动工作是最具幸福感的。2018年底,巴宜区中学原党总支书记索朗朗杰在工作岗位上去世。黄海芬所在的新闻采访团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除工作外,索朗朗杰与妻子的每月工资基本上都用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上。黄海芬说:“通过大家的努力把索朗朗杰的先进事迹传播到基层,让更多的人了解,是一件极具正能量、有着重要意义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基层惠民政策落实,如帮群众跑大病医疗、帮学生兑现奖励和资助,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基层,让群众受到实惠、接受党的温暖和关怀也让她具有幸福感。她认为,这就是基层干部工作的意义所在。


(在嘎拉村,黄海芬(右)、邹济民(中)同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畅谈村里未来发展。)


在西藏,黄海芬也收获了诗意的爱情。她与爱人邹济民是分配到巴宜区工作后相识的,她认为二人的相处带有工作搭档的性质,在工作与生活上,二人互相照顾与扶持,他们在雪域高原上,共同为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着。


知行合一,扎根基层

在黄海芬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巴宜区的信息取得了林芝市第一、自治区县区第三的好成绩,黄海芬本人也自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记下了三等功。四年的奋斗历程充实并丰富了黄海芬的人生经历,能够在提升自己本领的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这让黄海芬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个人价值得以延伸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工作生活的点滴让她体会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黄海芬回想起自己初到嘎拉村,老百姓就送来酥油茶和牛肉饼,当地群众的热情和淳朴让她立刻充满了工作动力。她说:“不好好干,对不起老百姓的支持。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奠定了基石。”说到自己的工作情况,黄海芬谦逊地表示自己现在还只是属于一名基础入门级的基层干部,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本领,为西藏地区作出更多的贡献。


(黄海芬到群众达瓦坚参家宣传惠民政策)


能够获得这么多荣誉,很多人都觉得黄海芬很幸运,但她自己却想“忘记过去”,重新出发。任职嘎拉村大学生村官已半年,现在的她只想做好手头的工作,利用好村里的资源打造精品民宿,通过吸引游客来帮助村民致富。黄海芬意识到这一岗位对振兴发展西藏地区具有重大意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工作思路会更加的深入、全面、也会更具创新性,能够全方位地协助村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助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先在村里积累经验,再走上乡镇的领导岗位,这为基层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有力地助推基层发展。


要想履行好村官一职,黄海芬认为自己要时刻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多多去跟身边的老百姓们讨教,并且尽可能结合自己的所长发挥作用,勇于去担当责任、建言献策。其次还需要在这段期间里沉得住气,甘于寂寞,才能在深入基层后收获更好的自己,也能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五名专招生与林芝市委党校李老师合照)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林芝考察调研,来到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在村便民服务中心与黄海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勉励她在这边好好干。黄海芬在接受我校采访时表示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她衷心地希望基层干部都能把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让乡村更美,人民更富,这样西藏才能发展地越来越好。


心里的种子开了花

黄海芬多次提到在学校里她获得的专业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为她日后的基层工作打下夯实基础。大学期间她担任学生党支部支委,除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还协助学院党委组织开展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不知不觉中她对基层工作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接触与了解,这也为她以后去往西藏工作的想法默默埋下了种子。回忆起大学时光,黄海芬坦言自己时常能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工作后,校领导连续两年前往西藏,专门慰问在林芝的广财学子并举行了座谈会。黄海芬动情地说:“广财就像我们坚强的后盾。”


(我校五名赴藏工作学生座谈会后合影,右二为黄海芬)


当时,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晓斌教授是黄海芬的班级导师,至今他仍对这个做事认真负责、乐于为集体服务的班长记忆犹新。大一时刘老师要求班上每位同学每周读一本书,并写读书报告,黄海芬每次都认真完成。在广财的四年,黄海芬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得知黄海芬毕业选择去西藏时,刘老师特地赶到学校,当面对她的选择表示支持,希望她继续发挥做事认真、沟通能力强的优点,好好为当地村民服务。刘老师表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学生,一直是广财坚持的信念,而黄海芬就是这个信念最好的体现。


(黄海芬参加大学团日活动,左为黄海芬)


郑冬瑜老师是黄海芬大学期间的辅导员,同时也是海芬所在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郑老师见证了她无论是作为学生党员还是作为学生干部,都能出色而负责的完成各种工作。无论班级活动还是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她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印象中的海芬一直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得到周围同学的一致认可。虽然毕业后海芬远赴西藏,但每次回广州,都会和郑老师见面小聚,告诉郑老师她在林芝的工作、生活点点滴滴。当别人都为海芬放弃中国银行录取资格可惜并劝阻时,郑冬瑜老师却并不惊讶她有这样的决定。“时间能证明一切,她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很纯粹的人。”


(黄海芬到老师家造访)


李文婷在大学期间与黄海芬在同一个学生党支部,她回忆与海芬共事的那几年,多次提到她日常工作很细心,有条理。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大四毕业季,很多党员同学都忙于考研、考公或者准备出国深造,海芬也一样在为自己的毕业忙碌着,但作为支委的她从来没有因为忙碌而疏忽党支部的工作,总是晚上跑回来一个人默默处理党支部的事情。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党员档案工作处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但是海芬每次都不辞劳苦,每天实习结束后就立马回到档案室,一丝不苟地处理党员档案。


(大学最后一节英语课与老师合影,左二为黄海芬)


黄海芬大学同班同学郑嘉阳告诉我们,海芬人缘很好,她当班长的时候,每次组织班级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响应。同时,海芬也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有一次他喉咙不舒服,海芬观察到他咳得难受,下课就去买了一袋梨子塞给他,这让他很是感动。


(黄海芬参加团日活动,左为黄海芬)


曾为瑛是黄海芬的班长拍档,她同样认为海芬做事情很负责,同时也很关心同学。毕业几年后的某一天翻到海芬当年给大家写的小卡片,她依然觉得充满激励和暖心。看到海芬在西藏这几年的经历,她也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海芬身上有一种“纯粹”的干劲,除了表现在学习上专心致志、做事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以外,还体现在她的为人处事上。郑嘉阳感慨:像她这样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纯粹奉献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受到大家的喜爱。


(黄海芬和大学同学合影)


大学四年,海芬就如一张白纸,不断地用各种颜料填写自己的空白,但仍不忘组织那一抹鲜艳的红色。“中国梦”的种子深深地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最终在西藏破土发芽、成长为一棵能为人民提供荫凉的大树。


寄语

大学毕业是人生的分岔路,黄海芬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前进,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结合自身经验,她寄语广财的师弟师妹多去尝试新鲜事物,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点并为之努力坚持。与此同时也希望大家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下边疆基层,边疆风景如画,发展前景良好。


(黄海芬与大学同学毕业合影,右二为黄海芬)


“边疆呢,更需要我们北上广深的加入。虽然说基层工作会苦一点、累一点,但是我觉得从中收获的东西是在这些大城市里面获取不了的。”


适逢广财建校38周年,黄海芬很高兴自己能是广财的一员,她说不会后悔当年的选择,也真心祝愿母校发展越来越好,广财学子能为母校创造更多辉煌。



一路向西

去到离家三千里的雪域高原

扎根基层

去基层中锻炼自我

在基层中发光发热

这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欢迎投稿或加入我们

newmedia@gdufe.edu.cn


文字:校新媒体团 邝淑芳 冯瑾瑜 黄乐诗 尹小玲;校记者团 蒋颖妍

图片:校新媒体团 ;受访者提供 ;工商管理学院 郑嘉阳 ;时政新闻眼 ;《光明日报》

编辑:校新媒体团 尹小玲

责任编辑:宣传部  朱戈  黄程灿  徐晓刚


 往期精彩推送(点击即可阅读)

学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

38岁生日快乐!我们正值芳华!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友会(联络处)成立啦!

广财er的花式课表,快来看看都有什么!

响应号召|广东财经大学首届乡村振兴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点亮在看,为赴基层的广财er点赞↓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